2021年12月24日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教授应十大菠菜导航网邀请,在腾讯会议作了题为“开源芯片与敏捷设计:现状与趋势”的学术报告。
包云岗,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特聘教授,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会成员。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等。主持研制多款国际先进的设备与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华为、阿里、英特尔、微软等企业。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开源芯片实践,包括 “一生一芯”计划、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香山”项目等,成为开源处理器芯片方向国际上主要科研团队之一。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ASPLOS、CACM、HPCA、ISCA等国内外一流学术会议与期刊。曾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在本次报告中,包云岗教授首先介绍了以RISC-V、Chisel为代表的开源芯片与敏捷设计发展的十年成果,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随后介绍RISC-V与开源处理器生态、敏捷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并介绍团队过去几年在开源RISC-V处理器、Chisel敏捷设计、开源EDA工具链方面、敏捷设计云平台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教训,报告最后将分享开源芯片生态发展愿景以及学术挑战。包教授还介绍了团队的优秀项目——“一生一芯”计划。
针对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危机问题,国科大于2019年8月启动了“一生一芯”计划。该计划在国内首次以流片为目标,由5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完成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员工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作为“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包云岗教授介绍说,员工们将这款处理器芯片命名为“果壳(NutShell)”,与“国科”发音相同。“一生一芯”计划的愿景目标是在国科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辐射,帮助更多高校形成从处理器芯片设计到流片并运行操作系统的实践课程,提高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规模,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力争3年后在全国每年能培养500名员工,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员工,10年达到每年培养1万名员工。